课时教学设计
课题 | 《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》 | 课型 |
| ||||
总用时数 | 2 | 本节课时 | 1 | 时间 |
| ||
三维 教学 目标 | 1. 学习古诗《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》 2.能正确、流利朗读课文,理解诗歌大意,背诵古诗。 | ||||||
教学 重点 |
学习古诗《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》,背诵古诗。 | ||||||
教学 难点 | 理解诗歌大意 | ||||||
教学 方法 策略 |
| ||||||
教学 媒介 手段 | 生字卡片、多媒体课件。 | ||||||
板书 设计 或 知识 导图 |
| ||||||
教学内容与导学流程 | 修订补充 | ||||||
一、激趣导入,作者介绍 1.师:上有天堂,下有苏杭,杭州历来就被人们称为“人间天堂”你知道杭州西湖这个有名的景点吗?(出示课件2:西湖美景图片) 有人把它比作图画,有人把它比作美女,无论是谁,都会被它的美丽所折服。古往今来更是有很多文人墨客都用佳句来赞美它。 2.今天,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描写西湖的古诗。(板书: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) 3.作者介绍(出示课件4) 二、自读古诗,解决字词 1.请大家自由读古诗,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标记应重点注意的地方。(如不认识的字、不懂的词、难写的字等) 朗读指导(出示课件5): 晓出/净慈寺/送/林子方 毕竟/西湖/六月中,风光/不与/四时同。 接天/莲叶/无穷碧,映日/荷花/别样红。 提示:“慈”的读音是“ci”,不要念成了“zi”。 “映”是的韵母是“ing”,不是“in ”。 同学们在朗读的时候按照划分的节奏来读,语速稍慢,读出对西湖的夏天的赞美之情。 学生反复读诗。接受快的同学可以试着背诗。 2.进行自学,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记住字形。 学生汇报交流。(出示课件6) 例:湖 = 氵 + 湖 莲 = 艹 + 连 荷 = 艹 + 何
|
| ||||||
教学内容与导学流程 | 修订补充 | ||||||
3.师针对难写字进行指导。 4.教师指导诗句中的词语解释。(出示课件7) 晓:天刚亮。 净慈寺:全名“净慈报恩光孝禅寺”,与灵隐寺为杭州西湖南北山两大著名佛寺。 林子方:作者的朋友,官居直阁秘书。 毕竟: 到底。六月中:六月中旬。 四时:春夏秋冬四个季节。在这里指六月以外的其他时节。 同:相同。接天:像与天空相接。无穷碧:因莲叶面积很广,似与天相接,故呈现无穷的碧绿。 别样红:红得特别出色。 三、品悟古诗 1.有同学说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背诗,那么这首诗大意讲的是什么呢? 学生汇报。(出示课件8)
2.毕竟西湖六月中,风光不与四时同。(板书:毕竟西湖六月中,风光不与四时同。)(出示课件9) 师:这句诗是不是很突兀?这句描写了什么?(首句看似突兀,实际造句大气,我们还不曾从诗中领略到西湖美景,但已能从诗人赞叹的语气中感受到了。) (1)自由读读古诗,你会有很多的发现的。 (2)学生自由读诗。 (3)你看到了什么?生汇报。 (4)你能把你看到的这些带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吗?指名读诗。 |
| ||||||
教学内容与导学流程 | 修订补充 | ||||||
(1)承接上一句,西湖美景和别处不一样,有什么不一样的?(这句诗是具体说明) (2)诗句描绘的画面有哪些色彩?(出示课件11) (3)读了这一句,你有什么感受?能说给大家听吗? 学生讨论交流,教师总结:诗人在六月的西湖送别友人林子方,没有叙友谊,更没有抒发离愁别绪,而是通过对西湖美景的极度赞美,婉转地表达对友人的眷恋。(板书:寓情于景) 四、拓展延伸,作业布置(出示课件13) 六月的西湖,碧绿的荷叶上面,点点荷花显得格外的红艳。这样的美景你一定也想看到吧。背诵这首诗了解这首诗的意境。 前置作业布置: 描写荷花的诗句还有很多,请大家课前搜集至少两首描写荷花的古诗,抄写在自己的摘抄本上,还可以给诗句配上自己的画!
|
| ||||||
教 后 感 |
| ||||||